见曹操隔空拜谢远在大明宫的皇帝,却想不到谢谢站在面前的自己,戴权心里不由将其低了看了几分,这也太不懂事了!
他尖细阴柔的嗓音叹道:“陛下自然是明察秋毫,慧眼如炬。只是也得有人同他说实话才行啊!”
“这……”曹操若有所思,而后恍然大悟,喜道:“原来竟是老内相帮我说了话?哎呀,失敬失敬!”
戴权见他终于反应过来,心道还不算太蠢,无须面皮上浮现矜持的笑容,淡淡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我不过是在陛下面前说了几句实话罢了,当不得什么!”
他虽客气,曹操仍不免拱手道谢:“多赖老内相大施援手,才免得宵小放肆!大恩不言谢,贾蓉必有厚报!”
如果只是为几两阿堵物,戴权有的是门路,根本不会跑来宁国府,费心和曹操周旋。
此行自然是另有目的。
“老神威将军(贾敬之父贾代化)我也是见过的,又和你父亲相熟,自然不能不照料你。这都是该做的。”戴权略谈了几句彼此的渊源,随后话锋一转,面色变得郑重起来:“大爷……”
“不敢,不敢!”曹操当即出口打断,恭敬说道:“您老唤我蓉哥儿便是!”
得势的阉宦没几个不嚣张的,戴权对自己这般客气,必有目的,曹操便装作中了对方“施恩”之计,也好瞧瞧他到底想干什么!
戴权一听这话,甚是高兴,“蓉哥儿”比“大爷”显得亲近,如此许多话才好说。便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蓉哥儿呀,仇杰恶意构陷不算什么,陛下心里有杆秤,谁忠谁奸一眼分明。但是国朝的爵位降等承袭,你如今也只是阴差阳错才得了个三品威戎将军,难道便没有复兴祖上荣光的心思?不然,三代之后,贾家也就要泯然于众了!”
“我自然是想,只是从何做起呢?还请老内相指教!”
“指教不敢当,眼下就有个难得的机缘,可为贾家扬名,若是陛下高兴了,说不得你这爵位还能提一提!”
戴权话说半截,悠然喝起茶来。
曹操一脸急色,忙道:“若真有机缘,贾蓉怎么会不珍惜?您老别卖关子了,好歹告诉我吧!”
戴权打量他几眼,似乎在等他展示诚意。
见他故意端着,曹操料想他是想顺便捞些油水,但既然是对方主动上门,总归是要说明来意的,自己何必白花冤枉钱?
于是装作看不明白,只是催促不断:“老内相,你倒是说呀!急死我了!”
“蠢货!比贾珍还不如,贾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戴权心里暗骂,口中却说道:“昨日陛下和太上皇他老人家商议过,正如刚才所说,本朝勋贵人数虽众多,但是降等袭爵之下,再过个一两代,各家的世爵就要没了。有感于各家祖宗于国有功,不忍其后人沦为白衣,陛下拟降恩旨,组建武勋亲军!”
“武勋亲军?”曹操一愣,心里念头百转,却觉似是而非,忙问道:“这有何说道?”
戴权慢悠悠道:“这武勋亲军呢,从名字便知道了。一者,只招勋贵之家五服以内的子弟,当然,至少年满十六岁。其次么,这支部队独立建制,专司在京都拱卫陛下,无须前往疆场与外敌作战。”
“这有什么不同吗?”曹操故意问道。
“当然不同!既是亲军,和陛下接触多了,自然更有机会得到青睐!”戴权理所当然说道。
曹操却腹诽,要是个蠢货,接触多了,皇帝怕是更厌恶!他试探道:“如今各家子弟若有想要从军的,皆自行其是,朝廷并不限制。待武勋亲军建立,可有影响?”
戴权诧异的看他一眼,没想到这个小纨绔竟是个心思细腻的,能想到此处!
他也未隐瞒,毕竟将来会明诏天下的,答道:“听陛下的意思,亲军组建之后,勋贵家的子弟若想从军,须得先来亲军里历练三载,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到地方任职!”
曹操心道,原来是再此等着!多少猜到些崇盛帝的用意。
勋贵这玩意儿,朝廷不能没有。彼辈极度依赖皇权,可在一定程度与文官相抗衡,维持朝局稳定。
问题是文官都是千军万马考出来的人尖子,个顶个的聪明,而这些勋贵生下来便安享尊荣富贵,不思进取,腐化堕落,日益不堪。贪财尚是其次,关键是无能,遇事不中用啊!
贾家激流勇退,族中子弟已无人从军。这不代表其他人家也不愿族中子弟从军——到了军中只需打点关系运作一番,手底下兵马越多,能喝的兵血也就越多。日子岂不逍遥自在?
至于能不能打胜仗,能不能保家卫国,除了皇帝和平头百姓,这些依靠关系上位的何曾在意?
没有里通外敌就不错了,还想他们舍生取义吗?
后果便是他们白白占了机会,反让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难以出头。
所谓的“勋贵亲军”一旦组建,强制要求世家将子弟送入军中,将极大降低他们在其他军队中的影响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只是大家都不是傻子,勋贵凭什么同意?
见曹操一副凝神思索之态,戴权鼓动道:“如此盛事,注定留芳史册,岂可少了宁荣二府的参与?如能借此得到陛下垂青,将来四大王府也不及你家风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