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虫
我是在唐亚飞那份报纸上看完的连载小说《中国式离婚》。由于年纪小,也没经历过婚姻,所以并不能引起太大太多的情绪波澜,更不存在对婚姻有所反思,也没觉得小说写的好。当时之所以我一直读这篇连载小说,是因为一方面我想知道里面人物最终结局,另一方面是每当大人大吵大闹时,受伤的还是孩子,这让我很有同感。如此看来,每个家庭吵架时,孩子才是最受伤最无助的那一个。
班上新来一个男生,坐在汪洋前面,这个男生你绝对想象不到,像从日本漫画里走出来的少年,又高又帅又瘦,尤其是又高又挺的鼻子,鼻尖也很好看,从侧面看去真的是上帝宠儿,没有任何瑕疵,精致的像一个洋娃娃。
他的到来,瞬间掀起一场不小的轰动,隔壁班和一些低年级的女生纷纷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专门来看他,只为一睹他的风采,抑制不住的激动和亢奋,一脸花痴相。每当窗户外面响起女生尖叫声时,班上的人都会纷纷看向他。我看不惯那些女生忍不住碎嘴说一句花痴。张海峰小声问我你不觉得他很好看吗,我作为一个男生都忍不住想要多看他几眼,养眼,就像从漫画里走出的少年。我说张海峰你说我花痴时,我这才哪儿到哪儿,压根我就算不上花痴,和她们比起来小巫见大巫。这个男生留着那个年代非主流的发型(那时还没流行,我也不知道那就是非主流打扮),前额处碎头发蓬松又洒脱,痞帅,给人感觉很高冷。恰好他还很少说话,很少见到他和任何一个人说话,不管是女生还是男生。这样他更加这样引人注目,更加沉默不语,更加孤单。
那时,我已经觉得自己不爱说话,他出现以后,我感觉看到我之前的自己,看到忧郁,孤单,还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可能也有一种同情吧。有时,人就是喜欢这样先入为主,我感觉他一定是在父母吵架声中长大的,一定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生长期,要不然一个孩子怎么能这么沉默,如此孤立。
我一直都觉得他需要朋友,特别需要一个朋友,需要像我一样接触外界,接触朋友。既然来到一个新地方,新环境,那就一切从新开始。
他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男生,只会耍酷惹女生欢心,相反,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次不经意间看到他时,他都是低着头学习,很认真,不过我只能看到他的低头学习的侧影。我很想和他说话,很想告诉他不要那么冰冷,面无表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和谁说话就和谁说话,我们这里的人都很友好也都很善良,没有任何歧视和恶意,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说对不对。最终,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我担心被唐亚飞和张海峰看见,一定会说我喜欢他。
我只是想让他快乐,想让一个不快乐的人快乐起来。虽然我不是救世主,但是我感觉这是一件比学习考到高分更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我在他面前更像一个姐姐,一个给他温暖的姐姐。这是我认为他很特别的地方,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如此冰冷沉默的男生,好像那是另外一个自己。可能在我潜意识里,我的同情心大发,同情别人的同时也是同情怜悯自己。因为这样让我心里好受一些,让我忘记林凯的离去带来的看不见的悲伤。我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和滋味,所以我希望眼前的这个人也和我一样不要经历同样的悲伤。
我们后排的这些女生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没人主动和他主动搭讪。除了他高冷以外,我对他没有任何看法,他给我的感觉很忧郁,更像一个忧郁王子,如果生活在古代,他就是那种典型的美男子冷血杀手,他很少笑,很少说话,很难靠近,一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谁都别想靠近。
我想和他聊天的想法就这样夭折。我做不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安慰别人,也做不到让别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和偶尔爆发的积极乐观。我想实在迫不得已,如果他需要帮助的话,我会主动帮忙为他做点什么。
最近吴彤彤一直在学校吃午饭,所以我就和吴彤彤成了饭友。吴彤彤可不像我每次去打饭时手里拎着一个铝制茶缸,这个茶缸可以用来当菜盘子,也可以当作盛汤的碗。可能在吴彤彤看来,这样手拎着一个铝制茶缸很掉价儿,有失她的面子。她很少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每次都是去小卖铺买零食。
作为我跟随她的福利,她都会分我一份。不过,我并不喜欢这样,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奴颜婢膝的感觉,那种感觉像是我是她的随身丫鬟,她是我的大小姐。可能,每次都是她买单的原因吧,也可能是我内心自卑吧,反正就有一种这样的错觉。我之所以愿意和吴彤彤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她善良,天真,没心眼儿,更没坏心眼儿。
吃完午饭,我和吴彤彤回到教室。两人坐在各自座位上,我正说要睡时,张亚冉从教室外面吃完饭回来,和张亚冉同行的武晓静已经坐在前排座位上。张亚冉刚坐座位上,武晓静就来找张亚冉说了几句话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