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虫
渐渐地,我才发现我这个“可爱的”想法,让我对这个世界误解了好多年。我一直觉得,即使拥有一身完好的皮囊,那也是镜中花水中月,容颜易逝。也许,我从小就是一个极其缺乏内心安全感的人,哪怕一身美貌也是浑然不知。每逢有人夸奖我出众的外在形象时,我总觉得别人在说假话,而我也感觉自己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我不喜欢别人夸我长的好看,也不喜欢别人夸我个子高挑,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别人夸我是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这些让我感到一种自我价值,一种自我真实感,一种自我认同感。
在社会上越久,就越容易发现而且愈加相信拥有一副出众的皮囊的确会带来一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还有一句话说,有谁会直接忽视外在而去观察一个人内心。这个答案很简单,我相信但凡在这个社会上摸打滚爬以后都是先看外表再看内在。那时我并不这样认为,多年以后我也不这样想,哪怕妹妹经常在我耳旁唠叨,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相信内心比外在重要,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忽略一个人外在而去看一个人的内心。虽然这个概率很小,但并不代表不存在。直到我参加工作多年后,我才被慢慢对这个看法有所改观,现实生活里我们很少遇到这样的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不知道和对这个社会抱有美好想法是否有关系,反正我被这个社会调教的多少改变之前那些过于完美的想法。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总说我活的过于理想,是一个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完美理想主义者。
我只是喜欢无愧于心。
妹妹看到那么多好吃的,就问这些东西能吃吗。母亲说可以吃一部分留一部分,留下的一部分送给姥姥姥爷。母亲总是这样,只要家里有好吃的都会主动留下一部分送给自己的父母。母亲总是说她能有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虽然就我和妹妹上学读书这件事上姥姥姥爷不不同意,但是在我家遇到难处时还是离不开姥姥姥爷的帮忙,他们每次都是雪中送炭。为此我的父母特别感激姥姥姥爷。再加上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父亲对姥姥格外关心。每次去姥姥家就算不买礼物也会给姥姥零花钱。
有次,父亲经过姥姥家,觉得有些日子母亲没有来娘家看看,就把刚借的二百块钱给了姥姥。姥姥收下了,一直夸父亲懂事孝顺,非要留父亲在家吃饭。回家后,母亲问父亲借的钱去哪儿了,家里等着用钱。父亲这才告诉母亲实话。按说父亲孝顺母亲爹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母亲生气了。
母亲说父亲给她娘钱也不看什么时候,自身难保还有心思管别人有没有钱花。父亲说那是别人么,那是你娘。母亲咬着牙狠狠地说父亲是烂好人,总是打肿脸充胖子,没钱装有钱,也不看是什么时候装有钱,家里几张嘴还等着吃饭。母亲说着说着就哭了说,就你知道孝顺,我不知道孝顺,也不看咱们有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哪一家过的不比咱们好,你见过他们什么时候给他们钱,更别提没钱借钱给他们,你在家不管钱根本不知道哪儿用钱,更不知道哪儿急用钱,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要是少了一分钱,连最基本的油盐酱醋都买不了。
母亲承认,在对姥姥姥爷这件事上,父亲都比她这个女儿有孝心。父亲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让自己的父母过上一天好日子,早年母亲得病去世,不到中年父亲又相继去世。他把对父母的这份爱全转移给了母亲的父母。父亲总是说母亲比他有福气,自己的父母一直在这个世上活着,而他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父母。
父亲虽然没钱,但从不吝啬,母亲也不吝啬,只是凭心而论,姥姥姥爷家衣食不愁,反倒我家过的十分拮据困难。在这点上,父亲和母亲都是宁愿自己吃不好喝不好,也不会让自己父母孩子跟着自己吃苦受罪。他们两就是责任心太强。
父亲却笑了说,给你娘钱又不是给外人,他们高兴我也跟着高兴,况且你还有双亲,我连双亲都没了。母亲恢复情绪后说,我娘也是,给她她就要,也不是不知道咱家里过的怎么样,她也不想想哪儿来的闲钱孝敬他们,也不是我心疼那二百块钱,这不是咱们没有吗,他们也不是吃不上饭了,要是吃不上饭就算你不说我也会给他们,再说以后咱家过起来还会忘了他们吗,就算你忘了我也忘不了,日子过起来后少不了孝敬他们,就算你不给她那二百块钱,我也知道你心里一直有他们,一直念他们的好。
父亲笑着说反正给也给了,说什么都晚了。母亲说怪不得外面的人都说你们家的人傻,这可不是傻吗,一个个都是大好人,现在谁说好人好,都说好人是大傻子,说是好人其实就是一句骂人大傻子的话。
父亲一直都不和母亲急,他的火爆脾气此时竟然没有发作,而是全程笑脸,说到时候你娘肯定还会给你,那些钱最后还是流进咱家,你娘也不舍得乱花钱,不舍得买这买那,我也没给他们买过什么东西,就当是给他们钱让他们自己看着买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